会议展会

硕世生物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流水线闪耀全国妇产科优生论坛

会议展会
2025-11-13

2025年11月7日至9日,第九届全国妇产科疾病与优生科学论坛暨2025年天津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入探讨了妇科肿瘤、生殖道感染、妊娠期健康等关键议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妇产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诊疗技术的创新与临床应用成果。

作为妇幼检测领域的创新标杆企业,硕世生物在会上展示了其全自动阴道微生态评价流水线。该产品以“全流程自动化+多维度精准检测”为核心优势,精准应对临床诊疗中的痛点,为生殖道感染的规范化诊疗与优生优育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会议期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从需氧性阴道炎科学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角度做了专业系统的分析及展望,并指出随着产学研的不断深入,临床转化的方向也关注到检测自动化、AI智能识别等技术的迭代;随着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流水线技术的推出,有望进一步提升需氧菌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自动且智能识别的精度,更好满足“临床与检验”的实际需求,为规范化感染诊疗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知名妇产科专家、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Gilbert G. G. Donders教授也亲临硕世生物展台,细致观摩了流水线的操作流程,并就样本处理、检测精度和自动化适配性等关键问题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Donders教授表示:“中国在阴道微生态检测自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该流水线设计贴近临床实际,全流程自动化与标准化控制令人印象深刻。”

临床导向,技术破局:直击阴道微生态检测核心痛点

阴道微生态检测是生殖道感染诊疗和妊娠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检测方式长期面临以下挑战:

操作繁琐:依赖手工染色镜检,结果易受操作者经验影响,一致性差;

鉴别困难:对特殊类型阴道炎或体积较小的病原体,传统镜检难以准确鉴别;

覆盖不全:难以全面评估菌群结构及微生态状态,混合感染易漏检;

效率低下:手工环节多、流程缓慢,难以满足门诊高流量及孕期“早发现、早干预”的时效需求。

深耕阴道微生态检测领域十余载,硕世生物从2014年推出首个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到2025年迭代升级为全流程全自动流水线,始终以临床需求为核心锚点。此次亮相的全自动阴道微生态评价流水线,通过“样本进-结果出”的设计,实现样本接收、染色、扫描、阅片到报告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推动阴道微生态诊疗从“经验依赖”向“标准统一”、“模糊干预”向“精准分型”跨越。

多维赋能,精准护航:定义阴道微生态检测新高度

1.全流程自动化:效率与标准化双提升

流水线既适配三级医院、区域检验中心的高样本量检测需求,又通过全自动化操作简化流程、降低人工误差,大幅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应用门槛,助力阴道微生态检测技术均质化下沉至基层临床。

2.多维度精准检测,覆盖全场景感染类型

构建“形态学(革兰氏染色镜检+湿片镜检)+功能学+抗原检测”三维评估体系:通过1000倍高分辨镜检结合AI辅助阅片,精准鉴别各类病原体;同步检测pH值、过氧化氢等微环境功能指标,实现“菌群结构+微环境状态”的综合评价,可一次性精准诊断细菌性阴道病、需氧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单一感染及混合感染,显著降低漏诊与误判风险。

3.全场景适配:贯穿优生优育全周期

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需求定向优化:为三级医院提供复杂病例的精准检测方案,为基层机构提供标准化操作方案;同时可面向备孕女性开展快速微生态风险筛查,提前干预感染隐患,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为优生优育管理提供“主动预防”的技术支撑。

深耕细作,守护女性健康:践行品牌使命

从技术迭代到临床落地,从国内权威认可到国际专家瞩目,硕世生物始终以“硕世诊断为健康”为核心使命,持续引领阴道微生态检测技术升级。此次全自动阴道微生态评价流水线在全国妇产科优生论坛的亮相,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学术认证,更标志着我国阴道微生态检测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硕世生物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携手国内外专家,将高效、精准的诊疗技术推广至更多医疗机构,为女性生殖健康构筑坚实的科技防线,助力“健康中国”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

Gilbert G. G. Donders   MD, Professor, Senior Physician

比利时妇产科专家、微生物学和生殖医学研究者;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比利时勒芬大学教授;比利时圣心医院负责人;国际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学会创始成员及主席;欧洲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学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等。Donders教授是需氧型阴道炎(AV)研究的奠基者,于2002年首次明确提出 AV 是独立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新型阴道感染性疾病,通过区分其 “乳杆菌减少、需氧菌过度增殖、伴随明显炎症反应” 的核心特征,打破了此前的认知混淆;同时他建立了至今广泛应用的AV评分系统(Donders评分),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关键工具,还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AV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妊娠并发症等潜在危害,推动其被纳入多国诊疗指南,搭建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其工作既实现了学术突破,也切实改善了全球女性相关疾病的诊疗管理。